提到甘巴拉英雄雷达站,大家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,海拔高达5374米,坐落在西藏高原上。那环境真的是特别艰苦,空气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左右,一年里有九个月刮大风,冬天能冷到零下40度,霜冻期也就四个月。建站开始于1965年10月,第一批官兵顶着重重困难,把雷达设备搬上山顶,固定到天线上,结束了西藏没有空中防御的局面。1993年8月,空军党委授予它“甘巴拉模范雷达连”的光荣称号,紧接着在次年6月28日,中央军委直接命名为“甘巴拉英雄雷达站”。这些年,几代官兵坚守在那里,保护着空域安全,还获得过集体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两次,更创下了连续25年保持优质雷达情报站的佳绩。
赵家璀就是个鲜明的例子,90后,2015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。那会儿他成绩挺亮眼,能选的地方也不少,可偏偏递了份入藏申请,跑到了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的甘巴拉站。为什么非选那里?他觉得那地方是英雄单位,能真切地锤炼自己。刚过去的时候,适应特别难,缺氧头疼胸闷成家常便饭,补给啥的全靠人背肩扛,几个月里还没信号,和外头断了联系。可他没打退堂鼓,反倒是从站里的荣誉室翻阅老一辈的故事,那帮人从1965年开始就爬冰卧雪,扎根在那儿,造就了甘愿吃苦、默默奉献、恪尽职守、顽强拼搏的精神。
赵家璀在这站上慢慢地成长起来。刚开始他是个普通战士,负责日常值班,盯着空情,确保雷达信号稳稳当当。干得出彩,2018年9月升了政治指导员。那些年,单位收获不少光荣荣誉,空军党委和中央军委都点赞了,拿下了甘巴拉模范雷达连、甘巴拉英雄雷达站,还有首届空天先锋称号,表扬加起来有20多次。他个人也获得过一次嘉奖和一回三等功。做指导员的他,管着官兵们的思想和生活,个个情况都熟门熟路,还帮着规划他们的军旅路。新兵一来容易想家,他就找连长聊了,决定先组织技术训练比赛,他自己先上阵,让新兵们见识见识干部比他们还拼。
举个事儿来说,有个山东新兵刚来的时候,不太适应,训练松松垮垮。后来经过比武和谈话,这小伙子彻底转变,成了优秀班长,入了党,还在一次大任务中立了三等功。赵家璀指导员手下,有二十多名战士拿了三等功,四个考上军校成了干部,二十多个加入了党组织。这样成果可不是白得的,都是靠实际行动拼出来的。雷达站不仅是精神堡垒,还是战斗力的发源地。面对信息化战场,他一再强调,奉献得有贡献,能力得有突破。官兵们攻坚克难,搞出了全军头个异地远程控制雷达值守模式,装备也跟着升级,新雷达的探测能力强了许多。
雷达站的故事得从头说起。1965年10月,官兵们从拉萨出发,翻山越岭去建站。那会儿装备简陋,得在冻土里砸钢钎固定天线。站建好了,马上就开始执行对空警戒和军民航引导任务。几十年间,他们守护着祖国西南的空域,织起了一张密密麻麻的雷达网,确保航线畅通无阻。到了1994年,站里荣获英雄称号,影响力蹭蹭往上涨,成了空军里的标杆典型。这些年,站里还接入了5G网络,通信更方便,数据传输速度也飞快。这个变化折射出军队现代化的脚步,从固定阵地变得灵活机动,任务的重量也越来越大。
赵家璀在甘巴拉干了6年半,2023年调到另一个海拔更高的雷达站,当上了副政治教导员。那地方环境也挺艰苦,但他的信念一直没动摇,碰啥事儿都能第一时间顶上。入伍整整10年,到2025年春节才第三次跟家人团聚。那年是蛇年,对他来说格外暖心,毕竟常年扎守高原,回家难得一趟。守护空天可是他的使命,他说随时待命,做个尽职的“千里眼”。
甘巴拉的那股劲儿,激励了不少年轻兵油子。站里官兵年龄都不大,可咱们知道,他们挑这里,就是奔着守护国防去的。雷达网可不光是设备在连线,那是守护国家安全的铁壁铜墙。在高原上,他们盯着那些低飞慢走的小目标,常常参加联合演练,情报精准度一点点提上去。以后,技术一旦更上一层楼,覆盖的区域更广,响应速度也会嗖嗖地快。这不光是几个人的故事,而是整个军队成长的缩影。
站上的日子虽然辛苦,可那份意义让人心头暖。官兵们还特地写了站歌,唱着扎根世界屋脊,支撑起空中桥梁。退伍时,大家都会带走旧国旗,留作纪念,这些小细节都展现出他们深厚的团队感情。赵家璀调走以后,新团队还在一股劲儿地传承这股精神,大家齐心协力提升技能。到了2025年以后,技术融合得更紧密,联网能力也更强,确保咱们的空防更加牢靠。
说到底,这帮小伙儿正是新时代军人的活招牌。他们不图安逸,甘心吃苦,为咱国家搭建起保护网。雷达“天网”可不是空中楼阁,而是由各个站点连成的一道防线。甘巴拉就是个重中之重,守着西南的大门。瞧他们那份坚守,让人心里踏实,觉得国防真有底气。
天涯配资,最新股票配资平台配资,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